我記得有個寓言故事是這樣說的:
有一個男人,他有兩個老婆,八個孩子,一起住在一間狹小的房子裡,男人賺的錢不是很多,他們的生活常常捉襟見肘,兩個妻子在同一個屋簷底下常鬥嘴、八個孩子稍微大的會打打鬧鬧,小的一餓了就哭,家裡總是像個戰場一樣亂七八糟,男人對這樣的生活再也無法忍受了。
這個男人去問村裡有智慧的老人,他該怎麼做?
老人問他,你有多少牲口?
他回答:我有五隻雞,九隻豬,兩隻狗,還有一頭牛。不過這些不能賣掉,我得靠牠們維生。
老人說:你不用把牠們賣掉,但把這些牲口全部養在家裡面。
男人對這個方案感到很疑惑,以為自己聽錯了。
老人很肯定地叫他就這麼回去照著做。
一週之後,男人又來到這位有智慧老人的家門,雙眼佈滿血絲、蓬頭垢面地,以一種臨界崩潰邊緣的氣急敗壞與懇求,向老人質問:
我照你說的去做了,可是我的生活變的越來越糟,整個房子雞飛狗跳,豬跟狗跟小的孩子搶食物,大的孩子拿牛糞互相丟來丟去,地板永遠沒有乾淨的時候,我的太太一天到晚在哭,另一個已經快離家出走了,你說,這算什麼建議?我再也不能忍受了!!
老人說:
那麼你現在可以回家去,把你的牲口通通放回畜舍裡去,把你的家裡恢復原樣。
男人立刻回家照著這麼做了,一週之後,他又來到有智慧老人的家門,帶著笑容對老人說:
謝謝你的建議,我覺得我原本的生活真是太美妙了!!
讀著這則寓言的時候我好像還是個青少年,看到結局愣了一下,這是什麼故事啊?他的生活一點都沒有改變啊! 這個男人跟朝三暮四、朝四暮三的猴子有什麼兩樣呢? 這麼容易地崩潰或滿足。
隔了十幾年之後,我即將步入中年,雖然偶爾還會想起年少時期曾經相信的事、曾經靠自己的力量去改變了些什麼;到現在也還是相信著、也還覺得改變是可能的,不過開始體會到妥協的滋味。
自從生命裡出現了兩隻意外的訪客,黑魯魯與黑嘛嘛,半夜起床餵奶以及幼犬斷斷續續的哭鬧聲簡直要逼人精神耗弱,我的生活頓時陷入一個瘋狂失序的混亂中,現在一心只希望兩隻小狗一眠大一吋,早點開眼早點獨立進食,早點找到好主人,然後我趕快把婚禮辦完,讓生活回到原本的樣子,那個我並不甚滿意、時時抱怨詛咒、想著有一天一定要逃離一定要改變的,生活原本的樣子。
如果一晚可以連續睡滿六或七小時,下班後可以自在地去運動閑晃做什麼都好,如果每天晚上有完整的兩三小時看看書寫寫字,不去想有什麼等著我非完成不可……我開始懷念起原本生活裡簡單的小幸福。身為一個貪心的人願望很多但能負擔的不多,一個人只有兩隻手,手張開也就這麼大,從指縫中漏走的就是不屬於我的,讓它去吧(某個心理測驗建議我,減法生活)。
我想寓言故事裡的智慧老人並不是故意要整那個生活一團亂的男人,生活累積的智慧告訴老人要知足,當然,老人並不知道男人想追求的是什麼樣的生活,什麼樣的生活才終於能夠讓他滿意,如果男人也是個貪心的人的話。
不完美讓人焦慮、完美令人心力交瘁...接受不完美,放棄對完美的執著,才能開始享受人生吧
回覆刪除